省级
山东省2017年7月水产养殖动植物病情监测报告
发布日期:2017-08-07 信息来源:省渔业技术推广站

七月,全省各市共对29个养殖品种(其中鱼类15种,甲壳类6种,贝类5种,藻类1种,爬行类1种,棘皮动物1种)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。

一、病害测报情况分析

测报数据显示,七月全省共有草鱼、鲢鱼、鲤鱼、虹鳟、鲟鱼、大菱鲆、南美白对虾、中华鳖、刺参和海湾扇贝10个养殖品种发生了16种病害,其中包含细菌性疾病9种、病毒性疾病3种、寄生虫病1种、非病源性疾病1种和不明病因疾病2种。青鱼、鳙鱼、鲫鱼、乌鳢、罗非鱼、红鲌、石斑鱼、牙鲆、半滑舌鳎、克氏原螯虾、中国对虾、日本对虾、河蟹、梭子蟹、牡蛎、栉孔扇贝、文蛤、菲律宾蛤仔和海带等19个养殖品种本月未监测到病害发生。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,水温逐渐升高,不少养殖品种的发病率、死亡率及病害导致的经济损失明显增多。

(一)鱼类病害发生情况

1.草鱼:池塘养殖草鱼发生赤皮病、肝胆综合症、车轮虫病、细菌性肠炎病、草鱼出血病和烂鳃病6种病害,其在全省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.24%、0.515%、0.083%、0.866%、0.067%和0.755%,发病区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0.026%、0.163%、0.152%、0.3%、1.35%和0.712%。

2.鲢鱼:发生赤皮病1种病害,其全省平均发病率和发病区内死亡率分别为0.676%和0.5%。

3.鲤鱼:池塘养殖鲤鱼监测到车轮虫病、烂鳃病、细菌性肠炎病、细菌性败血症、锦鲤疱疹病毒病和赤皮病6种病害。其中,前5种病害在全省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.112%、0.112%、0.921%、0.056%和0.011%,发病区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%、0.187%、0.628%、1.82%和1.75%。赤皮病在全省平均发病率为0.03%,未造成死亡。

4.虹鳟:发生烂尾病1种病害,其全省平均发病率和发病区内死亡率分别为18.5%和0.031%。

5.鲟鱼:监测到烂鳃病、细菌性肠炎病和不明病因疾病3种病害,其在全省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.844%、4.58%和3.59%,发病区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15%、20.8%和70.3%。

6.大菱鲆:海水工厂化养殖大菱鲆发生细菌性肠炎病1种病害,其全省平均发病率和发病区内死亡率分别为0.245%和7.1%。

(二)甲壳类病害发生情况

南美白对虾: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监测到对虾肠道细菌病1种病害,其全省平均发病率和发病区内死亡率分别为0.711%和0.036%。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发生白斑综合征和弧菌病2种病害,其在全省的平均发病率分别为0.043%和0.642%,发病区内平均死亡率分别为62.5%和35%。

(三)爬行类病害发生情况

中华鳖:发生鳖肠型出血病1种病害,其全省平均发病率和发病区内死亡率分别为0.334%和1.16%。

(四)棘皮动物病害发生情况

刺参:监测到腐皮综合症1种病害,其全省平均发病率和发病区内死亡率分别为0.67%和6.53%。

(五)贝类病害发生情况

海湾扇贝:发生不明病因疾病1种,其全省平均发病率和发病区内死亡率分别为1.23%和1.13%。

二、八月养殖病害预警预测

1、淡水鱼类易发生烂鳃病、肠炎病、赤皮病、细菌性败血症、锚头鳋病等,细菌性败血症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。

对于淡水鱼类的“三病”(烂鳃病、肠炎病、赤皮病),可以用聚维酮碘、二氧化氯或三氯异氰脲酸粉等消毒剂全池泼洒进行预防。同时,在饲料中拌入氟哌酸、大蒜素、氟苯尼考等抗菌药投喂,连喂3~5天。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季节,每半月可用生石灰浓度为25~30mg/L化浆全池泼洒消毒进行预防;发病时每周全池泼洒2次,同时可拌饲投喂恩诺沙星、大蒜素或氟苯尼考,连用4~5天。

2、海水鱼类易发生腹水病、盾纤毛虫病、肠炎病等。

鲆鲽类腹水病、肠炎病的预防,注意保障养殖用水清洁,选择新鲜无污染饵料,避免投喂不新鲜的杂鱼,并严格控制投饵量和养殖密度。使用地下卤水或混合自然海水养殖时还要注意其盐度变化,特别是夏季多雨季节。对于鲆鲽类的腹水病、肠炎病,坚持“以防为主、治疗为辅”的原则,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。鲆鲽类出现腹水病症状时,可采取降低水温、减少投喂量、清除水体中有机污物、加大换水量等措施。

对于盾纤毛虫病,养殖、育苗用水要经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,避免虫体随水带入养殖系统;加强吸污、换水,清除有机碎屑,以保持池底、水体清洁;保持合理的培苗密度;及时隔离病鱼,销毁死鱼;养殖池和养殖工具定期消毒。轻度感染时可采取甲醛30×10-6~50×10-6药浴处理。

3、甲壳类易发生白斑综合征、红体病、纤毛虫病等。

对于虾蟹类的白斑综合征、红体病,要以预防为主。通过定期换水、适时增氧、施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措施,调控好水质。科学、适量投喂,防止水质败坏。定期利用大蒜素和维生素C等拌饲投喂,提高虾蟹的免疫力。

预防虾蟹类的纤毛虫病,可采取严格过滤消毒育苗用水、池塘清底并消毒、定期换水、适量投饵等措施;纤毛虫数量不多时不必治疗;纤毛虫数量多时,可根据虾蟹的生长阶段,采取茶子饼或新洁尔灭全池泼洒、制霉菌素药浴等措施。

4、刺参养殖需注意持续高温和强降雨易导致刺参受灾。

池塘养殖刺参已进入夏眠期,由于水温高,养殖池塘水环境也会变化,多种疾病随时可能发生。为预防持续高温、强降雨引发刺参灾害,建议养殖者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如下措施:高温时节,建议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上方设置遮荫网,或将刺参移入工厂化养殖车间暂养;提高池塘水位,水深最好在1.8米以上;科学采取增氧措施,应在夜间气温较低时开启增氧机增氧,白天高温时不宜开机;密切关注养殖水源状况,在温度、盐度适宜时可加大换水量;做好水质调控,及时去除浒苔等腐败藻类,改善底质。